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城市报:以水为戒,借水兴城——三亚海绵城市建设纪实

2015-07-0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报记者 马卓敏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6月22日 第 13 版)
 
  6月10日,住建部下发文件批准了三亚作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的试点城市,三亚未来的发展可谓迎来了最佳机遇期。
 
  众所周知,三亚拥有著名的亚龙湾、大东海等海滨景区,是我国重要的海滨城市,但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是,三亚不仅拥有闻名遐迩的“三湾”,同时在三亚市区,人们还拥有自己的“母亲河”——三亚河。作为依山傍海、河海互通,山、海、河三重美景融于一体的三亚,如何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做足特色水上文章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作为新晋的海绵城市试点,三亚市的可利用和开发水资源有目共睹。
 
  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岸线与河岸线,因此如何促进三亚海岸线生态恢复、河岸线生态恢复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三亚特殊的气候条件也造就了自身降水量较大和蒸发量较小的自然特征,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雨后即旱”的气候典型。不仅如此,更加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三亚市水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严重的破坏,而就是这样一座与水相伴的城市,据记者了解还经常面临着局部缺水的状况,城市小区停水更是时有发生,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三亚的迫切需要。
 
  作为海洋城市的三亚,还有与其他海滨城市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其拥有的庞大湿地面积。海洋、红树林与珊瑚、海草,让三亚拥有了与生俱来的极佳湿地资源,也构成了三亚重要的水文和生态资源。而令人扼腕的是,这种近乎完美的湿地资源在三亚近二十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渐减少,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以及人们对湿地资源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不够,破坏性开发湿地资源的现象在三亚屡见不鲜,大量的红树林湿地被砍伐填埋,有甚者甚至将近万亩的湿地、农田整合开发房地产。如今,三亚原有的湿地已所剩不多。
 
  此外,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大肆的人为开发不仅带来三亚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也导致了三亚河水体的严重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黑河的现象,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不仅要让城市如海绵一样“吸水”,更要将水资源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这就对城市中的水质状况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水资源遭到破坏、水质污染、水资源减少俨然成为了三亚不得不面临的迫切问题。作为“与水相伴”的三亚,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提高城市水安全等成为了提升自身发展的紧迫任务,只有让水资源自然积存、自然净化,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诉求。
 
  据记者了解,就在三亚被列入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名单前不久,著名景观学家俞孔坚教授在三亚调研中,就结合海南和三亚的发展实际,对三亚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俞孔坚建议,三亚城市建设要用“大脚美学”的理念,把山、河、海融入城市建设中。他强调,三亚要利用好现在的自然资源,不要损坏原有的自然美景去建人工美景,而是对现有的山、海、河进行修复式的低影响开发建设。
 
  此外,在三亚发展海绵城市的理念中,三亚的市领导班子更是强调要坚决打击、严厉惩处随意排放污水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主张要保护好沙滩、海水、绿地、红树林等珍稀生态资源,并倡议三亚应继续实施“绿化宝岛”行动,全面加强三亚河、临春河“两河”的生态修复。领导班子还表态三亚将全力做好海岸线修复、河岸线修复,加快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毋庸置疑,如今我国整体正在朝着既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加强生态修复、加强城市修补,着眼城市未来,为包括三亚在内的我国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在三亚水资源堪忧的同时,能否借海绵城市试点之风扭转乾坤,从而真正做到“以水为戒,借水兴城”,还需各方的广泛和持续关注。